

大河網訊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廣泛運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1月27日,在河南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委員通道”上,省政協委員、河南大河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敬欣結合自己的實踐,深入淺出地分享了數字技術在產業轉型特別是在工業制造轉型發展中的作用。

“數字化轉型戰略可以說既高大上,又接地氣。”李敬欣開門見山地說:說高大上,是因為數字化轉型涉及的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都是現代高端的先進技術;說接地氣,是因為數字技術衍生的產品已經滲透到我們工作和生活當中,并影響、改變著我們的工作和生活。
李敬欣坦言,他做了24年的新聞采訪,干了7年的技術和企業管理,牽頭和參與了“價值網”和“CAE云平臺”兩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親身經歷并見證了數字經濟、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等新經濟形態的形成,也深刻感受著新經濟形態正在倒逼我們生產方式的改變。

“咱們河南有句俗話,說一個人沒眼力、看不清形勢,就說這個人‘不識數’。”李敬欣說,如果現在我們不搶抓機遇發展數字經濟、平臺經濟、共享經濟,那我們真的不識“數”啦!這個“數”,就是數字技術、數字經濟。
他認為,我省是一個工業大省,傳統產業比重很多。與江浙等沿海地區相比,我省工業制造數字化技術水平不高,特別是大量的中小型工業制造企業“建不起網、養不起網”,生產方式落后,生產效率低下。因此,我省亟須建設統一的、開源的、開放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為工業制造特別是中小型工業制造企業賦能。李敬欣表示,自己也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
“2018年以來,我先后參與和牽頭了兩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研發了價值網平臺和CAE云平臺。”李敬欣頗為自豪地說,價值網平臺實現了企業內網與市場外網的融合,較好地為企業解決了銷售、售后、倉儲、物流、維保和再制造難題;CAE云平臺解決了國外對我國工業仿真設計“卡脖子”問題。
數字技術是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支點。價值網平臺和CAE云平臺有助于傳統產業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釋放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鞏固傳統優勢產業領先地位,創造新的競爭優勢。
“近年來,我們和中科院軟件研究所、盾構與掘進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在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研發無人駕駛盾構機。”李敬欣透露,不久的將來,可能誕生一個無人駕駛盾構機“駕駛員”的新職業,制造服務業也成為一個新產業、新業態和新經濟形態。
李敬欣表示,在本次會議上他將呼吁,頂層設計、統一規劃,建設全省統一的、開源的、開放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為我省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支撐。同時,培育我省的新產業、新業態和新經濟形態,為出彩河南做貢獻。(祝傳鵬/文 魏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