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鄭州交警
自11月17日起,鄭州市限行措施過渡期結束,鄭州市公安交管部門開始對違反限行規定的行為依法進行處罰,真正的限行恢復了。
記者探訪發現,11月17日早高峰,鄭州市擁堵指數與上周基本持平,而公共交通系統則迎來了客流小高峰,地鐵、公交等部門通過加密班次保障出行。
昨日早高峰擁堵指數與上周一基本持平
11月17日早上7時至9時的早高峰時段,與11月10日(上周一)限行措施過渡期相比,鄭州市區早高峰擁堵指數基本持平。
經常在早高峰由南向北駕車通過中州大道的市民陳先生告訴記者,往日早高峰中州大道南向北方向會擁堵至南三環,“今天到了長江東路才開始擁堵,雖然車多,但一直在動,上班路快了幾分鐘”。
百度地圖的數據顯示,11月10日8時,鄭州市城市實時擁堵指數為1.651,11月17日8時,該指數為1.662,較去年同期不限行時擁堵指數有所下降。
公共交通加密班次保障運力
隨著限行政策的恢復,選擇公共交通出行的市民數量有所增加。鄭州公交集團數據顯示,17日早高峰的總體客流量較前幾日同期有小幅增長,尤其是連接主城區與各大辦公區、居民區的骨干線路,客流上升更為明顯。
11月17日8時30分許,在花園路農業路BRT公交站,記者等待約4分鐘后,一輛B2路公交車進站,車廂內已經座無虛席,站立的乘客有數十名。
鄭州公交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應對恢復限行后的客流變化,鄭州公交的運營時間延長至21時,同時在高峰時段,確保加密骨干線路發車間隔小于7分鐘,并在主要站點安排管理人員與志愿者現場疏導,全力保障乘客乘車需求。
作為城市交通的“大動脈”,鄭州地鐵在恢復限行處罰首日也感受到了客流的回歸。據鄭州地鐵運營分公司介紹,早高峰期間,地鐵1號線、5號線等主要線路的進站客流均有顯著增長,部分換乘站如南五里堡站、紫荊山站的客流量明顯上升。
11月17日8時許,記者在鄭州地鐵1號線紫荊山站站臺看到,列車間隔已經壓縮為約3分鐘(2分50秒),但開往河南大學新區站的站臺上,候車的乘客仍排起了長隊。
據了解,為保障運營安全與效率,鄭州地鐵在重點時段安排20列備用列車,實時監測客流并動態調整運力。地鐵方面表示,將持續關注客流動態,靈活調整運輸方案,全力滿足市民的出行需求。(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劉遠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