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产激情视频-在线观看免费黄色网址-亚洲第一成肉网-免费在线观看日韩视频-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在线观看-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目 錄

前 言

第一章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原創性貢獻

1.1 開辟了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新境界

1.2 提供了新時代現代化建設新路徑

1.3 貢獻了全球環境治理的新方案

1.4 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第二章 中國實踐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2.1 強化務實行動,夯實高質量發展綠色根基

2.2 踐行多邊主義,推動完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

2.3 堅持公平普惠,促進綠色發展成果全球共享

第三章 中國智慧啟迪全球可持續發展未來

3.1 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經驗

3.2 推動共建清潔美麗可持續世界的中國倡議

3.3 攜手共赴生態友好的現代化

編寫說明

“建設生態文明關乎人類未來。國際社會應該攜手同行,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堅持走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之路。”

——習近平

前 言

浩瀚宇宙,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人們的一切悲歡與存續全系于此。隨著人類社會的飛速發展,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環境污染“三重危機”的現實挑戰愈發嚴峻,傳統現代化模式陷入了難以為繼的生態困局。

當北極熊幼崽難以找到一塊棲身的海冰,當地球布滿礦產過度開采留下的傷疤,當饑餓和貧困仍是部分國家和地區民眾的夢魘……全球可持續發展該何去何從?發展與保護要如何統籌兼顧?世界期待答案。

源遠流長的生態文化智慧,植根于生生不息的中華文明長河之中。久久為功的生態文明建設,貫穿于鍥而不舍的現代化探索之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生態文化相結合的重大成果,科學回答了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

新時代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中國掀起了一場波瀾壯闊的綠色變革,走出了一條發展與保護相得益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2024年,中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7.2%;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為90.4%,首次超過90%……成為全球大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全球增綠最多的國家,構建起全球最大、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體系。一項項突破與“之最”,生動詮釋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綠色發展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底色。

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將“美麗中國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列入“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對“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美麗中國”進行專章部署,為生態文明建設指明方向。壯闊實踐,展現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強大真理力量;非凡歷程,鐫刻在一個大國發展的歷史坐標中。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牽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增強綠色發展動能,“中國之路”將越走越寬廣,“中國之治”的優越性將更加彰顯。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中國始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大國使命盡責、為人類前途擔當,堅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推動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共建綠色“一帶一路”,深化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樹立起履約踐諾的全球標桿,為世界可持續發展注入巨大確定性,實現了由全球環境治理參與者到引領者的重大轉變。“地球衛士獎”“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國際濕地城市”,中國接連獲得生態環境領域的全球性榮譽,正是中國綠色發展理念與實踐獲得國際社會高度認同的生動例證。

“充分尊重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通過轉型縮小而不是擴大南北差距”“確保優質綠色產品在全球自由流通”“讓綠色發展真正惠及世界每個地方”……中國主張、中國倡議正在轉化為實實在在的中國行動、中國方案,為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提供強勁動力。在全球綠色發展的浪潮中,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必將指引全球可持續發展航船穿越迷霧,沿著清潔、美麗、繁榮的正確航向破浪前行。

同一片藍天,聯結著人類共同命運。本報告聚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深遠世界意義,深刻闡明這一思想對全球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借鑒和超越,系統梳理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的中國方案、中國經驗、中國倡議,推動共建、共創、共治、共享,啟迪世界各國攜手邁向生態友好的現代化。

第一章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原創性貢獻

當人類文明行至歷史的十字路口,傳統發展模式的內在矛盾與不可持續性日益凸顯,世界百年變局下的生態危機、發展困境與政治博弈復雜交織,給人類可持續發展蒙上巨大陰影。在此關頭,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形成與發展,不僅為新時代中國擘畫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藍圖,更為破解全球可持續發展困局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這一思想深刻把握人類文明演進規律和世界發展變化格局,凝結著對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的深邃思考,繪就了邁向生態友好現代化的嶄新圖景,必將指引人類社會朝著更加清潔、美麗、繁榮的未來闊步前行。

1.1開辟了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新境界

全球可持續發展迫切需要新理論。從1972年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首次喚醒全球環保意識,到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發布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首次定義可持續發展概念;從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將可持續發展上升為全球戰略,到2015年聯合國確立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國際社會對可持續發展的探索從未停止。然而,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宏大敘事和愿景,卻面臨嚴峻的現實挑戰。近10年間SDGs的17項目標和169項具體指標中僅35%按計劃推進,近一半進展緩慢,18%出現倒退。與此同時,全球環境治理博弈加劇,環境問題政治化趨勢增強,個別大國熱衷于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對國際規則和國際秩序造成嚴重沖擊。如何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走出困境,成為擺在世界各國面前的時代之問。全球可持續發展迫切需要一種理論,從根本上解決工業文明內在的不可持續性矛盾。

實現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重塑。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基于歷史、立足當下、面向全球、著眼未來,重新審視人與自然、保護與發展、環境與民生、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深刻回答了可持續發展的世界之問、時代之問,實現了對全球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借鑒與超越。這一思想強調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至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相并列的高度,納入國家發展總體布局,是對全球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三大支柱”框架的拓展和完善,不僅在理論上豐富了可持續發展的內涵,更在戰略層面標定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地位。這一思想打破了傳統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局限性,將可持續發展從環境領域的技術性問題提升為關乎人類文明走向的戰略抉擇,以其完整性、系統性和前瞻性重構了全球可持續發展的理論體系和實踐路徑,不僅是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科學指引,也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

指引全球可持續發展的科學思想體系。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創造性提出生態興則文明興、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強調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把人類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提升到了新高度;創造性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揭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道理,把人類對發展與保護關系的認識提升到了新高度;創造性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強調系統觀念在環境治理中的科學運用,從系統工程和全局角度尋求新的治理之道,把人類對解決生態危機的路徑方法認識提升到了新高度;創造性提出堅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共建清潔美麗可持續的世界,把各國對自身與全球的關系認識提升到了新高度。

1.2提供了新時代現代化建設新路徑

傳統現代化模式陷入生態困局。現代化是一個世界性課題。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人類社會發展進程曲折起伏,各國探索現代化道路的歷程充滿艱辛。回顧過去,近代以來西方國家以工業化為驅動實現現代化,強調資本增殖與物質財富積累,而忽視自然承載力,在創造和積累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導致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和環境污染的不斷加劇,人與自然深層次矛盾日益顯現,傳統現代化模式陷入了難以為繼的生態困局。西方傳統現代化理論在一定程度上將現代化簡單等同于工業化,將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保護置于對立地位。這種以資本為中心的發展邏輯在工業文明進程中顯現出深層次的局限性。審視當下,受地緣政治沖突持續發酵影響,世界經濟增長潛力下降、運行成本抬升、脆弱性增強,全球供應鏈愈發碎片化,嚴重制約各國應對生態危機的能力,影響全球綠色低碳轉型進程,尤其是對發展中國家統籌解決現代化進程中的能源資源剛性需求與生態環境問題帶來巨大考驗。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

習近平主席指出:“我們建設現代化國家,走美歐老路是走不通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反思西方傳統現代化模式,堅決摒棄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物質主義膨脹、先污染后治理的現代化老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和“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中國傳統生態文化予以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深刻闡明人與自然并非二元對立、非此即彼的割裂狀態,而是一體共生、休戚與共的生命共同體。這一思想強調發展經濟不能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竭澤而漁,生態環境保護也不是舍棄經濟發展而緣木求魚,必須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解決了發展與保護的“兩難”悖論,開創了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道路,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認知迷思,向世界樹立起現代化的生態文明價值取向。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強調現代化建設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突破了將現代化簡單理解為工業化、城市化的傳統認知,賦予了現代化新的時代內涵。

綠色發展是新時代現代化的鮮明標識。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強調綠色發展是發展觀的深刻革命,堅持綠色發展是對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全方位、革命性變革,這為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的現代化指明了實踐方向和路徑。綠色發展是順應自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是用最少資源環境代價取得最大經濟社會效益的發展。當今時代,綠色已經成為新時代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推動綠色發展,就是要主動順應全球綠色發展大勢,強化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升經濟社會發展質量效益和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在經濟發展中促進綠色轉型、在綠色轉型中實現更大發展,讓人民享有更多、更普惠、更可持續的綠色福祉。

1.3貢獻了全球環境治理的新方案

“三重危機”給全人類生存和發展敲響警鐘。當前,地球正處于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環境污染這“三重危機”之中。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2024年全球氣候狀況》顯示,過去10年(2015—2024年)是有記錄以來的最熱十年,其中2024年是最熱年份,僅在2024年就發生了至少151次“前所未有”的極端天氣事件。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的《地球生命力報告2024》指出,在過去50年間(1970—2020年),受監測的野生動物種群平均規模縮減了73%。海洋也正面臨塑料污染、酸化、富營養化等嚴重威脅。“三重危機”疊加危及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正在“破壞和摧毀”我們的星球,全球發展已到“決定性時刻”。

系統觀念是推動全球環境治理的科學方法論。習近平主席指出,生態環境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統籌考慮環境要素的復雜性、生態系統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單元的連續性、經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碎片化的治理體系和單一化的治理手段,已經難以有效應對多重生態環境問題,必須統籌兼顧、整體施策、多措并舉。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運用系統觀念和系統思維,強調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系的有機鏈條,必須從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和內在關聯性出發,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多種自然要素,遵循自然規律推進生態保護修復,突破了傳統治理理念中“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內在局限,為復雜生態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全新思路。這一思想深刻把握生態文明建設的客觀規律,強調局部和全局相協調、治標和治本相貫通、當前和長遠相結合,要求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更加注重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強化目標協同、多污染物控制協同、部門協同、區域協同、政策協同,推動生態環境治理思維實現了根本性轉變。

推動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面對全球可持續發展困局,人類社會亟須對當前全球治理理念、規則進行補充、修正、提升,為化解全球治理迷局提供新方案。習近平主席胸懷天下、審時度勢,強調共同的價值基礎,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推動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破解了全球治理碎片化難題,為全球環境治理指明了方向,為重塑全球生態環境治理格局注入強大動力。

1.4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趨勢。從人類文明演進脈絡來看,人類先后經歷了原始文明、農業文明與工業文明三個主要階段。不同文明形態在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豐富人類精神世界、探索現代化路徑中,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生態文明是工業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重要內容,既昭示著我們要與舊工業文明告別,也意味著對舊工業文明的全面超越。習近平主席指出:“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將生態與文明有機結合起來,強調要在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范圍內有序開展人類活動,筑牢人類文明永續發展的生態根基。這一思想從根本上解決了工業文明內在的不可持續性問題,準確把握了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規律和歷史趨勢,深刻回應了文明形態躍升的時代要求,為人類文明永續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共建清潔美麗可持續的世界。大道不孤,天下一家。建設全球生態文明,促進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需要各國齊心協力。習近平主席站在對人類文明負責的高度,創新性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地球生命共同體”等理念,彰顯了中國特色、戰略眼光和世界價值,豐富和發展了對人類文明發展規律、自然規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實現了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理論創新和思想變革。生態文明建設關乎各國共同利益和人類未來發展,國際社會需要攜手同行,秉持地球生命共同體理念,持續深化生態環境保護國際交流與合作,共同應對全球環境問題挑戰。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正為推進全球生態環境治理進程,帶來源自東方的理論與實踐指引。中國道路不僅屬于中國,更屬于世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既造福中國,其光輝也必將照亮全球,指引人類社會邁向更可持續的未來。

第二章  中國實踐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下,中國既堅定走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也以大國擔當堅持做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大的確定性。

2.1強化務實行動,夯實高質量發展綠色根基

中國做好自己的事,就是對人類社會最大的貢獻。中國協同推進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著力構建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持續增強發展潛力和后勁。

——萬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

新時代以來,中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中國生態環境治理規模之大、難度之高、領域之廣世所罕見。

中國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中華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中國是全球第一個全面治理PM2.5的發展中國家,也是世界上治理大氣污染速度最快的國家,截至2024年底,中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降至29.3微克/立方米,比10年前下降近56%。中國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2024年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提高到90.4%,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農村環境整治取得顯著成效。從全球環境治理角度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生態環境質量的顯著提升,為全球提供了良好的生態公共產品。

圖2-1 新時代以來中國生態環境保護主要指標相較于2013年變動率    注:數據來源于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新時代以來,中國大地荒山披錦繡,沙漠變綠洲。“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持續推進,開啟了全球范圍內大規模治理風沙、改善生態的先河。截至2024年,“三北”工程累計完成造林保存面積4.8億畝,治理沙化土地5億畝,治理退化草原12.8億畝。以建設全世界最大的國家公園體系為目標,中國已設立首批5個國家公園,對9000多處自然保護地實現整合優化。如今,中國已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森林覆蓋率超過25%,貢獻了全球新增綠色面積的四分之一,在全球率先實現了土地退化“零增長”、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雙縮減”,成功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防沙治沙道路,成為全球增綠貢獻最大的國家和防沙治沙國際典范。

中國綠色發展理念與實踐獲得國際社會高度認同。河北塞罕壩林場、上海市崇明區、浙江“藍色循環”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模式等一系列實踐案例,先后榮獲聯合國“土地生命獎”“國際濕地城市”“地球衛士獎”……“十四五”期間,中國接連在荒漠化治理、濕地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生態環境領域獲得全球性榮譽。

——綠色轉型激活發展動能

能源結構綠色轉型邁出鏗鏘步伐。中國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牽引,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清潔電力供應體系。2024年,中國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已超過14億千瓦,提前實現2030年目標,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規模占全國新增電力裝機容量的86%,超過全球新增裝機的一半。建成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規模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并穩定運行,啟動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2025年3月,將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納入碳市場管理,擴圍后的碳市場覆蓋了中國60%以上的碳排放量。2024年,中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8%,全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上年下降3.4%……德國智庫能源觀察學會主席漢斯—約瑟夫·費爾認為,全球綠色低碳轉型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趨勢,而中國無疑是這一進程的重要引領者。

產業發展“向新向綠”。2024年,中國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分別為6.8%、36.5%和56.7%。中國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清潔鋼鐵生產體系,通過推動清潔能源替代、短流程電爐煉鋼等新技術,鋼鐵產業生產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大幅度下降。截至2024年底,中國累計創建451家綠色設計企業,開發推廣綠色產品超過4萬個,培育國家綠色工廠6430家、綠色工業園區491家,國家綠色工廠產值占比超過20%。中國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風電等綠色低碳產業發展迅速,市場規模持續保持全球領先。國際組織Carbon Brief研究報告指出,清潔技術在中國經濟中的作用日益增強,特別是以“新三樣”為代表的清潔能源行業,對GDP增長貢獻在不斷加大。綠色產業逐步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圖2-2 2017-2023年中國新增綠色制造項目數量   注:數據來源于工業和信息化部

交通運輸清潔化縱深推進。中國積極推進交通運輸結構優化調整,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成效顯著。2024年,中國鐵路、水路貨運量較2016年增長52.8億噸,占比提高3.8個百分點,實現鐵路、水路貨運同步“八連增”。2025年上半年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清潔運輸比例達到78%。持續深入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全國全面實施機動車和汽柴油國六標準,新生產燃油機動車排放控制水平和油品質量大幅躍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中國大力推進機動車“汰舊勵新”,累計淘汰高排放車近5000萬輛,截至2024年底,國五及以上排放標準汽車保有量占比提升至65%,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較“十三五”末增長近6.5倍,產銷量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重卡保有量超過14萬輛,在全球遙遙領先。

綠色低碳產品成為外貿發展新動能。近年來,中國綠色低碳相關產品出口表現亮眼,為全球提供了約60%的風電設備和70%的光伏組件設備。2025年前三季度,風力發電機組及零部件出口增速超過30%;光伏產品連續4年出口額超過2000億元;2024年電動汽車出口量首次突破200萬輛……“十四五”期間,中國出口風電和光伏產品累計為其他國家減少碳排放約41億噸。通過拓展綠色貿易,豐富全球綠色低碳產品和服務供給,中國努力填補“綠色缺口”,為全球環境與氣候治理注入更多的“綠色正能量”。美國《紐約時報》網站刊文指出,中國“各類綠色能源技術正在沿著一條驚人的指數曲線上升”“改寫了全球綠色轉型的故事”。在摩洛哥非洲中國合作與發展協會主席納賽爾·布希巴看來,中國帶給世界的不只是先進技術,更是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希望。

2.2踐行多邊主義,推動完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

多邊主義是全球治理的基本路徑。中國堅定維護多邊主義和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實際行動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格局。

——履約踐諾:樹立國際環境履約標桿

中國是履行國際環境公約的行動派和實干家。中國批準或簽署了50多項與生態環境相關的多邊公約或議定書,積極推動《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等國際公約進程,在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進程中展現出日益重要的領導力。

積極應對全球氣候治理。中國功不可沒,中國人民功不可沒。中國全面有效落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積極推進《巴黎協定》達成、簽署、生效和實施,作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在全球氣候治理遭遇逆流的重大關口,習近平主席向世界宣示,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不會放緩,促進國際合作的努力不會減弱,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不會停歇,展現了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強大定力,驅散了籠罩在全球氣候治理進程中的陰霾。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等重要多邊場合,中國攜手各方推動達成“阿聯酋共識”“巴庫氣候團結契約”等重要成果,增進了全球氣候治理的信心和決心。2025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發表視頻致辭,向全世界宣布了中國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這是中國對照《巴黎協定》要求、體現最大努力制定的目標,進一步彰顯了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大國擔當。

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擘畫新藍圖。中國是最早簽署和批準《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之一,也是《生物多樣性公約》及其議定書核心預算的最大捐助國,有力支持公約的運作和執行。認真落實“愛知目標”,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總體執行情況好于全球平均水平。作為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主席國,在國際社會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中國成功推動達成歷史性的、兼具雄心和務實平衡的“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簡稱“昆蒙框架”),率先出資15億元人民幣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專門用于支持發展中國家的保護行動,推動確立到2030年至少有效保護全球30%陸地和海洋的目標,引領全球生物多樣性走上恢復之路,惠益全人類和子孫后代。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原執行秘書穆雷瑪呼吁各國“跟隨效仿這個好榜樣”。中國牽頭發起“昆蒙框架”實施倡議,得到各方積極響應,著力打造各方資源參與的交流合作平臺,進一步凝聚各方落實“昆蒙框架”的政治意愿,共同推進有效、包容和可持續的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

不止于此,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在全球環境和氣候治理多邊平臺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國堅定履行《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深度參與全球保護臭氧層行動,持續推動消耗臭氧層物質淘汰,創造多個“第一”:實施發展中國家第一個履約國家方案,被翻譯成其他五種聯合國工作語言;編制全球第一個行業計劃,創立行業整體淘汰機制;實現發展中國家第一個提前淘汰全氯氟烴、哈龍生產。目前,我國已累計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約62.8萬噸,占發展中國家淘汰量一半以上,同時累計避免了26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溫室氣體排放,為減緩氣候變化帶來了巨大惠益。同時,統籌推進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支持行業綠色低碳轉型,鼓勵走自主創新道路,2022年北京冬奧會首次采用了清潔、低碳的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開創了全球實現“碳中和”冬季奧運會的先例。堅定支持聯合國防治荒漠化事業,提前完成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土地退化零增長目標”,成功舉辦《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并取得豐碩成果。《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兩次授予中國“防治荒漠化杰出貢獻獎”,稱贊“世界荒漠化防治看中國”。在應對全球塑料污染等議題談判中,中國致力于搭建橋梁、彌合分歧,積極提出建設性方案,推動制定兼顧各方關切的國際規則。

——合作共贏:推動區域合作多點開花

中國以元首外交為引領,以政府間機制合作為指導,以區域和地方層面務實合作為支撐,以智庫、企業等合作為載體,推動生態環境治理國際合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更寬領域發展。中國與非洲、中亞、歐洲等地區建立全方位合作模式,搭建多層次、多平臺、多主體的綠色發展交流渠道。

中國積極在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亞太經合組織、聯合國會議等重要的國際場合,參與綠色發展相關議題討論,主動分享中國實踐和中國方案。比如,將綠色發展議題納入中非合作論壇的“十大合作計劃”“八大行動”“九項工程”以及“十大伙伴行動”;2025年中國-中亞峰會成果清單中,各方支持建立中國-中亞能源發展伙伴關系,成立中國-中亞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2021年中歐環境政策研究中心成立,搭建起更廣闊的國際智庫合作交流平臺;與日本、韓國建立中日韓三國生物多樣性政策對話機制。中國提出的《數字經濟和綠色發展國際經貿合作框架倡議》,也已經得到50多個經濟體積極響應,成為廣受歡迎的公共產品。

2.3堅持公平普惠,促進綠色發展成果全球共享

眾力并,則萬鈞不足舉也。中國堅信,綠色發展的未來是普惠的未來。在推進自身生態文明建設的同時,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始終關切發展中國家需求,為全球南方邁向生態友好的現代化提供普惠可及的路徑方案。

中國為全球南方提供了可行可及的治理之道。中國與泰國合作開展“曼谷清潔空氣”項目,與蒙古國開展“利用太陽能光伏系統改造烏蘭巴托蒙古包區”項目,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和生態福祉;非洲維多利亞湖區國家專家學習中國鄱陽湖治理方法,把高附加值的農業技術帶到東非地區,讓生態產業化經驗增益綠色發展;中國“三北”防護林工程的實踐經驗成功運用到撒哈拉沙漠南緣的非洲“綠色長城”建設,在毛里塔尼亞建成重要示范工程——中非綠色技術公園,中國經驗經過本土化改造成功落地全球脆弱地區。毛里塔尼亞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部長拉格達夫表示,中國的成功“增強了我們走綠色發展道路的信心”。

南南合作務實深化,匯聚全球南方綠色發展合力。中國積極落實好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十百千”項目,在力所能及范圍內對最不發達國家、小島嶼國家、非洲國家在內的受氣候變化不利影響嚴重的發展中國家加大支持力度。從哈薩克斯坦謝列克風電項目,到南非紅石光熱電站項目;從非洲的氣候遙感衛星、小島國的節能燈,到東南亞的低碳示范區……截至2025年10月,中國已與43個發展中國家簽署55份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諒解備忘錄,提供并動員1770億元項目資金支持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中國設立中非綠色產業鏈專項資金,完成7個項目認定,涉及投資金額62億元人民幣。《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執行秘書西蒙·斯蒂爾特別強調,中國通過發展新質生產力和南南合作展現“大國擔當”,其可再生能源投資成果令人矚目。這些務實合作不僅增強了全球南方的氣候韌性,也為改善民生提供了切實保障。

綠色“一帶一路”行穩致遠,合作網絡日益廣泛。中國提出一系列綠色行動倡議,讓綠色切實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底色。與31個國家共同發起“一帶一路”綠色發展伙伴關系倡議,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目前成員單位已有51家,“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成員單位達78家。中國面向120多個發展中國家舉辦了300多期氣候領域能力建設培訓,累計參訓人數超過1萬人次。從阿曼沙漠中綿延的“光伏海洋”,到巴西穿越熱帶雨林的特高壓輸電線,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開展綠色能源項目合作,讓綠色能源從“奢侈品”變為“日用品”。

第三章 中國智慧啟迪全球可持續發展未來

當生態危機成為威脅人類生存發展的巨大挑戰,建設清潔美麗可持續家園的任務變得更加緊迫。中國以堅實的綠色行動展現大國擔當和眼光,以持續的創新探索形成共建全球生態文明的有益經驗,以開放的國際合作努力彌補全球生態治理赤字,以真誠的倡議引領全球可持續發展邁上新征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將繼續秉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原則,以務實行動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攜手世界各國共赴生態友好的現代化。

3.1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經驗

新時代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國的綠色發展以國家意志為牽引、以制度改革為保障、以科技創新為動能、以合作共贏為主張,形成了一套系統完整、科學有效、可供借鑒的中國經驗。

——以國家意志推動生態文明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宏觀戰略

面對人口眾多、資源環境承載力有限的基本國情,中國以強有力的國家意志,推動生態文明理念深刻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牢牢嵌入中國式現代化的基因。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將生態文明理念寫入黨章、載入憲法,將其從理念上升為全黨、全國的行動綱領,實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中國國家意志、中國人民意愿的高度統一。中國發揮中長期規劃制度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統領作用,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年規劃總體框架,以有效的目標約束、任務分解和動態評估,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落地實施。中國把“美麗中國”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構建起由國家戰略引導、地方實踐探索、社會廣泛參與的多層次推進體系,推動生態文明理念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方面。這一系列宏觀戰略的創造性提出,為中國式現代化印刻了鮮明的生態底色,實現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頂層邏輯的綠色轉向。

——以治理體系變革筑牢可持續發展的制度根基和保障

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歷史性成就的取得,離不開制度的改革與創新。新時代以來,中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歷經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到全面推進、積厚成勢,再到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的變革過程。從建立“源頭嚴防、過程嚴管、損害賠償、責任追究”的基礎性制度框架,到構建“產權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并重、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再到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生態環境治理體系伴隨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求不斷拓展完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生態保護紅線、領導干部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等一系列創造性的制度設計,進一步推動可持續發展從政策規劃到執行落地的全面貫通。中國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的建構,呈現出由點及面、由淺入深、由分散到集中的鮮明特征。基礎性制度體系基本形成、關鍵性制度取得重大進展,有力推動污染防治攻堅向縱深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成為中國可持續發展之路行穩致遠的堅實保障,也為各國推動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經驗借鑒。

——以科技創新提升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能

要突破自身發展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在于創新,關鍵要靠科技力量。在可持續發展領域更是如此。新時代以來,科技創新作為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在中國可持續發展進程中發揮著愈發重要的戰略性支撐作用。中國在大氣、水、土壤、生態、氣候變化、新污染物等重點領域開展系列科技創新,形成從基礎研究、技術攻關到示范推廣的全鏈條創新格局,為解決“三重危機”提供技術支撐。在大數據、人工智能、遙感監測等技術支持下,生態環境治理實現由經驗管理向科學決策轉變,生態環境治理效能顯著提升。得益于科技創新驅動,中國產業才能實現向新向綠的結構性躍升。中國實踐表明,必須堅定不移以科技創新賦能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開創經濟增長、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協同推進的新局面,在綠色發展中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在科技創新中解決發展的內生動能問題。

——以天下情懷匯聚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合力

中國參與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實踐印證:世界好,中國才會好;中國好,世界會更好。各國在全球可持續發展中都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中國堅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不僅是推動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展現了胸懷人類前途命運的大國擔當。新時代以來,習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全球治理倡議,系統闡明建設清潔美麗世界的中國主張,彰顯了深厚的天下情懷,凝聚起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廣泛共識。中國實踐表明,合作共贏不只是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各國自身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正確選擇。在邁向生態友好的現代化征程上,各國唯有堅持協商共治、堅持行動導向,合力推動形成以公平、共擔、普惠為特征的多邊治理新秩序,才能確保本國在全球合作中受益,在互利共贏中享受綠色創新要素全球流動帶來的福祉,為推動自身可持續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3.2推動共建清潔美麗可持續世界的中國倡議

在全球可持續發展合作陷入困境之際,中國堅持胸懷天下,謀大勢、擔大義、行大道,向世界發出共建清潔美麗可持續世界的中國倡議,凝聚全球共識、促進全球行動、推動全球合作。

——奉行主權平等,提升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

各國無論大小、強弱、貧富,主權和尊嚴必須得到尊重,內政不容干涉,都有權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都有權在全球可持續發展進程中平等參與、平等決策、平等受益。

當今世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甚囂塵上,霸權主義、強權政治逆流涌動。雖然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但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不足,在當前全球環境治理格局中難以充分體現和反映自身利益和訴求。

唯有推動各國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才能筑牢全球生態治理的公正性與合法性,匯聚全球治理的共識和合力,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各國需要超越傳統利益羈絆與視野局限,以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

——倡導以人為本,回應各國人民的生態福祉需求。

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的核心,不僅在于“如何治理”,更在于“為誰而治”。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全球環境治理的最終目的不是服務于某一國或某一集團的利益,而是要回應全人類對美好生態福祉的共同期待。

在綠色低碳轉型的浪潮中,部分發達國家憑借長期的技術積累處于領先地位,對發展中國家實施技術封鎖、設置技術壁壘,加劇了全球綠色發展的鴻溝,導致生態極為脆弱且更需要資金和技術的國家和地區,很難得到應有的資金支持和技術援助。

各國需要本著對子孫后代負責的態度,堅持普惠包容的全球可持續發展思維,多一些合作橋梁,少一些“小院高墻”,破除各種綠色壁壘,加強綠色發展戰略對接,促進優質綠色技術和產品自由流通,讓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賦能發展中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要融入世界綠色發展潮流,更好滿足民眾的生態需求,保障民眾的生態權益。

——遵守國際法治,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多邊主義。

國際法和國際規則是全球治理的共同準繩,以良法促善治是全人類的共同責任。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是公認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必須毫不動搖加以維護。

當前,一些發達國家未能履行對發展中國家的氣候融資承諾,個別發達國家出現政策倒退“毀約”,大幅削減氣候環境相關撥款和研發項目,種種亂象引發國際社會對聯合國“失效”、國際法“失靈”和多邊主義“失能”的深切擔憂。

在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下,各國需要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秉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堅持共商共建共享,通過更加包容的全球治理模式、更加有效的多邊合作機制、更加積極的區域合作行動,推動構建公平正義、科學合理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

——注重行動導向,把雄心目標轉化為有效成果。

全球治理的活力源于實踐,關鍵在于行動,根本要看成效。世界各國都需要盡最大努力,在統籌經濟發展、民生保障和能源公正轉型基礎上,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系統謀劃,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落地實施。

當前,全球環境治理體系和合作機制呈現高度“碎片化”,各國集體承諾與科學治理需求之間存在巨大的“雄心赤字”,國家自主承諾難以落地導致“執行赤字”……全球環境治理面臨有效性不足、協作缺失、約束偏軟等諸多難題和挑戰。

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各國需要以系統政策體系和務實行動舉措,把工作目標轉化為實實在在、可感可及的成果。發達國家有責任拿出更大雄心和更多行動,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能力建設等方面的支持,切實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環境治理能力和韌性。發展中國家要自立自強,為全球可持續發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3.3攜手共赴生態友好的現代化

當歷史的指針指向人類文明轉型的關鍵時刻,中國以科學的思想理念和務實的實踐舉措,為全球可持續發展寫下生動注腳。面對全球生態危機挑戰,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唯有打破隔閡、開放合作、同心協力,才能共同守護人類美好的家園。

當前,全球可持續發展仍遭遇共識弱化、協作不足、南北差距擴大等挑戰,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綠色低碳轉型也面臨諸多壓力,但中國建設生態文明的決心不會變,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的戰略不會變,推動合作共贏的努力不會變。

鍥而不舍,有志竟成。“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美麗中國建設目標承上啟下的關鍵五年。中國將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牽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增強綠色發展動能,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持續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和生態系統優化,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推進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著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能源強國。積極穩妥推進和實現碳達峰,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在邁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征程上,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持續探索與實踐,必將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與世界現代化道路貢獻“穩”的支撐和“進”的動力。

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成為跨越語言、制度與文明的價值公約數,當更多發展中國家無須在“溫飽”與“環保”之間做單選題,當綠色金融、數字技術、生態產業在全球南方落地生根,人類必將以綠色之筆,繪就一幅生態友好的現代化新畫卷。那時,清潔美麗可持續的世界不再只是美好的愿景,而是我們留給子孫后代的真實日常;那時,中國故事與人類故事將在同一片藍天下交匯成一首永續發展的長歌,響徹星辰大海,點亮人類征途。

編寫說明

《攜手邁向生態友好的現代化——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全球可持續發展的理論貢獻與實踐引領》智庫報告課題組由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學術委員會主任傅華任組長,新華通訊社總編輯呂巖松任副組長,新華通訊社副總編輯任衛東任執行副組長。課題組成員包括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胡軍、俞海、張強、王鵬、李妹洋、袁乃秀、馬競越、張嘉琪、馮怡蓓;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劉剛、張旭東、郭建業、陳芳、薛穎、崔峰、涂銘、程征、周相吉、葛晨、高敬、張海磊、康錦謙、盧宥伊、張家偉、李飛虎。報告英文核校人員包括韓建軍、黃尹甲子、王海清、余忠穩、楊晴川。圖表由新華社包雨剛制作。在編寫過程中,本報告得到生態環境部辦公廳和有關司局的大力指導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誠摯感謝。

點擊下方報告標題下載全文:

全文丨攜手邁向生態友好的現代化——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全球可持續發展的理論貢獻與實踐引領

【責任編輯:牛尚 】 【內容審核:靳靜波 】 【總編輯:黃念念 】

聯系方式

中國·河南·鄭州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五大街經北三路

電話:0371-86088516 (廣告)

聯系信箱:news100@henan100.com

郵編:450016

河南一百度官方微信公眾號

Copyright ? 2010-2022河南沸點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招聘信息|廣告服務|服務條款|免責聲明|網站地圖|不良信息舉報
美女网站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色在线视频| 午夜激情影院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9| 六月婷婷在线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免费看av软件| 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aaaaa| 日韩精品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欧美日韩网站| 成人在线免费观看av| 日韩一级理论片| 日韩精品视频一二三|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扒开伸进免费视频| 熟女俱乐部一区二区| 久草视频手机在线| 极品国产91在线网站| 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 香港三日本三级少妇66| www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中文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日韩三级片|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观看| 最新国产中文字幕| 性xxxx视频| 五月婷婷丁香色| 亚洲 小说 欧美 激情 另类| 久久精品99久久久久久| 亚洲一卡二卡在线观看| 在线视频一二三区| 手机版av在线| 欧美人与禽zoz0善交|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 香蕉视频免费看| www.精品在线| 国产123在线| 久久精品五月天| 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能看的毛片网站| 亚洲一区 欧美| 国产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 性欧美丰满熟妇xxxx性久久久| 欧美成人另类视频| 97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爽| 白嫩少妇丰满一区二区| youjizz亚洲女人| av免费在线观看不卡| 精品www久久久久奶水| 国产黄色大片免费看| 一级特黄aa大片|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人妻| 操她视频在线观看| 草草视频在线播放| 天美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97av中文字幕| 人妻互换一区二区激情偷拍| av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蜜臀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无遮挡永久免费| 日韩在线一区视频|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青青青青草视频| 欧美肥妇bbwbbw| 女人床在线观看| 欧美大片xxxx| 激情深爱综合网| 免费一级全黄少妇性色生活片| 永久免费网站视频在线观看| www.狠狠爱| 黄色录像特级片| 国产精品18在线| www.av91| 久久精品久久精品久久| 久色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真实夫妇交换视频| 少妇性饥渴无码a区免费|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播放| 黄黄视频在线观看| chinese全程对白| 久青草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成人av|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小说| 免费在线观看黄色av| 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久久| 久草手机在线观看| 182午夜视频| 在线免费观看av片| 五月开心播播网|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成人| 任我爽在线视频| 国产淫片av片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 成人免费毛片糖心| 国产玉足脚交久久欧美|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av| 欧美熟妇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黄色a级片| 青娱乐国产在线|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 国产 日韩 欧美 精品| 午夜三级在线观看| 黑森林精品导航| av免费观看在线| 9.1人成人免费视频网站| 色噜噜狠狠一区二区| 亚洲黄色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三级 欧美一级| 天堂在线精品视频| 日韩欧美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精品无| 国产日产在线观看|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白种人| 黄色小视频免费观看| 影音先锋亚洲天堂| 男人天堂资源网| 91性高潮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一级爱c视频| www.成人精品| av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wwwwxxxx| 国产人妻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级在线看| 五月天婷婷视频| 国产精品欧美综合亚洲| 中文字幕第28页| 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二区| www午夜视频| 成人在线国产视频| 日日躁夜夜躁白天躁晚上躁91| 波多野结衣国产|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人妻| 色屁屁草草影院ccyy.com| 91成人在线观看喷潮蘑菇| 免费在线观看的av网站| 毛片在线视频观看| 黄色www视频| 国产毛片久久久久| 久久国产香蕉视频| 国产黄色片免费看| 一区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hs| 中文成人无字幕乱码精品区| 污色网站在线观看| 日本www.色| 中文久久久久久|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小说|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免费观看黄色一级视频| 国产又粗又猛又色又| 日韩黄色片网站| 看黄色一级大片| 懂色av蜜臀av粉嫩av分享吧最新章节| 成人观看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一级大片| 国产1区2区3区4区| 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91导航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国产精品精华液|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鸭王1| 一级性生活免费视频| 婷婷伊人五月天| 日本少妇bbwbbw精品|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厂|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成人午夜精品视频| 欧美一级做a爰片免费视频| 91午夜交换视频| 国产夫妻性生活视频| 99在线小视频| 国内精品国产三级国产99|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免费看| 中文字幕第88页| 日韩综合第一页| 欧美另类videoxo高潮| 久久不卡免费视频| 91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婷婷丁香花五月天| 国产极品粉嫩福利姬萌白酱| 亚洲午夜激情影院| 欧美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 成年人晚上看的视频| av男人天堂网| 国产精品网站免费| 第一页在线视频| 欧美另类z0zx974| 国产午夜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综合在线| 免费看黄在线看|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无码| 国产黄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在线视频播放| a天堂资源在线观看| japan高清日本乱xxxxx|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