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濱區編排原創豫劇現代戲《社區書記》。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為三門峽市委組織部提供

三門峽市探索推行“甘棠議事”機制現場。

三門峽市黨建引領基層高效能治理平臺。

交通樞紐凸顯,道路四通八達。 杜杰 攝

治國安邦,重在基層;基層治理,重在黨建。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工程。三門峽市始終把抓黨建、強治理、保安全、護穩定擺在突出位置,聚焦“兩高四著力”,全面推行“黨建+網格+大數據”治理模式,著力推進“五基四化”,堅持以專班統籌強力實施、以四張清單壓實責任、以嚴督實導加壓推進、以數據嵌入賦能網格、以典型培育示范引領、以排除隱患守牢底線、以嚴明獎懲倒逼盡責,有效夯實基礎、維護穩定、保障民生、促進發展,推動黨建引領基層高效能治理工作不斷走深走實。
1. 抓基層強基礎 筑牢堡壘建好隊伍
根深則葉茂,本固則枝榮。三門峽市堅持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策,持續嚴密黨的組織體系,筑牢“黨建引領”這個基層治理的“根”和“魂”。
三門峽素有“五山四嶺一分川”之稱,由于地形復雜,存在著山區村人口少、村居分布零散、人員力量不足等客觀情況。為此,三門峽積極探索黨建聯建、合村并居、下派黨支部書記等實踐路徑,以常住人口500人以下的村為重點,成立區域聯合黨支部15個、村企聯合黨支部45個,實現以大帶小、以強帶弱、以聚帶散。通過合村并居,全市行政村數量減少226個,推動“人財物”持續集聚,黨組織開展活動和服務群眾更加有效。
基層善治,關鍵在人。聚焦打造一支靠得住、頂得上、過得硬的基層治理“生力軍”,三門峽市緊盯“頭雁”隊伍建設,出臺村黨支部書記選育管用20條措施,選優派強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充分發揮社區工作者、黨員隊伍、鄉村振興村級協理員等骨干力量作用,著力做好黨建工作的要事、民生改善的實事、社會治理的難事。該市還持續深化運用黨員積分制管理,今年以來,激勵5.2萬名黨員干部在森林防火、“三夏”生產、防汛抗旱等重大任務中,主動沖在前、作表率。
基層治理需要有堅實的物質支撐,三門峽市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的重要路徑,探索開展“雙領雙增”行動(鄉鎮領辦聯合社、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增加村集體和群眾收入),明確特色產業型、土地流轉型、鄉村旅游型等8種發展類型,推動集體增收、群眾致富。盧氏縣朱陽關鎮黨委牽頭,引導9村、1社區成立香菇聯合社,實現原料采購、生產經營、收購銷售、管理培訓、規模運營、利益分配“六統一”,推動年香菇種植規模5800萬袋,生產干鮮菇品5萬噸、產值5億元。靈寶市故縣鎮馮家塬村黨支部領辦珍珠棗油桃種植合作社,打造“豫塬紅”自主品牌,產品遠銷北京、吉林等地,今年以來累計為群眾分紅600余萬元。
2. 格中事格中辦 精準管理精細服務
在湖濱區前進街道建業社區,居民家里水管漏了,拍張照片發到網格群,半小時內網格員就會帶著師傅上門修理。“通過網格化管理,讓數據跑路代替群眾跑腿,不僅讓治理更便捷,也讓社區服務更貼心。”建業社區黨支部書記曹磊說。
網格是基層治理精細化、精準化的重要載體,也是直接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前沿。三門峽市共劃分網格11258個,網格黨組織覆蓋率達99.5%,配備網格員22311名,通過下沉資源管理服務,實現一“網”統籌、一“格”承辦。在科學劃分網格的基礎上,持續深化運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創新建立基層議事協商平臺,推行“甘棠議事”機制,充分調動網格內各方力量參與基層治理,及時發現、就地化解各類矛盾糾紛,推動“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決、民事民辦”。
充分發揮網格員“探頭”作用,引導他們及時排查安全隱患,通過平臺實時上報,形成閉環管理,確保隱患動態清零。義馬市構建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精細化監管體系,將安全生產工作納入213個基礎網格之中。澠池縣要求網格員在信息收集中做到“三必報”,即發現安全隱患、不穩定因素、群眾合理訴求必須及時上報。今年以來,全市未發生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
強化“吹哨報到”處理機制,不斷完善“信息收集、問題發現、協同處置、結果反饋、考核評價”全鏈條流程,推動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澠池縣依托網格建立“資源下沉清單、需求收集清單、供需撮合清單”三張清單,構建社區網格“派單”、黨員先鋒“接單”、限時辦理“結單”、群眾掃碼“評單”的閉環服務機制,對下沉到各社區197個縣直機關黨組織的3081名黨員的特長優勢進行全面摸排,推動黨員精準入網、崗位精準對接。
3. 守平安護穩定 化解糾紛筑好防線
“這是真給咱解決問題,欠款終于有著落了!”近日,當事人曹某手持一面寫有“調解有方化矛盾盡職盡責暖民心”的錦旗走進陜州區綜治中心,握住專職調解員蘆明慧的手,表達感謝之意。這面錦旗,不僅是當事人對調解工作的認可,更是全市各級綜治中心踐行為民服務宗旨的生動縮影。
如今,在三門峽,“有矛盾糾紛,找綜治中心”已成為廣大群眾的共識。今年以來,市縣鄉三級綜治中心均已建成,職能單位按照要求進駐開展工作,通過推行一平臺受理、一站式服務、一張網共治、一攬子解決的“四個一”工作機制,逐步實現“最多跑一地、服務零距離”。各級綜治中心已成為化解矛盾的“終點站”、服務群眾的“連心橋”、平安建設的“主陣地”,今年以來已化解矛盾糾紛1.1萬余起。
線下筑牢基層基礎,線上推動高效處置。聚焦增強網格和網絡“雙網”協同能力,開發三門峽市黨建引領基層高效能治理平臺,橫向聯通“三門峽綜治”管理平臺和12345政務服務熱線,形成“一體兩翼”工作格局;縱向貫通市、縣、鄉、村、網格,構建起“感知敏銳、研判精準、處置高效、服務智能”的智能化治理體系。今年以來,平臺累計受理群眾訴求14.47萬件,處理各類案(事)件2.9萬余起,成功分流化解非警務矛盾糾紛近700件,實現了“科技賦能治理、數據驅動平安”。
聚焦消除治安防控盲點,常態化開展“一盯二防三攻四促”專項行動,盯源頭、防重點、攻難點、促聯動,廣泛組建以單位保衛人員、保安員為主體的“最小應急單元”700余個,就近、就早、就小依法處置突發情況,全面提升社會面治安防控處置能力。今年以來,全市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分別下降30.95%、20.75%,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安全穩定的環境。
4. 強作風辦實事 傾聽民聲解決民憂
今年3月以來,全黨扎實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三門峽市委堅定扛穩政治責任,精心謀劃、系統部署、扎實推進,深入開展“學查改”系列專項行動,切實以基層治理的實效檢驗學習教育的成效。
2025年三門峽市的10件民生實事,是面向社會各界廣泛征求意見,經過事項征集、謀劃選定、提交審議、人大票決四個階段才最終確定。市委、市政府將其作為取信于民的重要抓手,堅持定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用心用情回應群眾訴求。截至目前,10件民生實事涉及的18項具體任務中,職業技能培訓、脫貧人口就業、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12項已提前完成。
教育、醫療、食品安全……既是百姓關切的焦點,更是基層治理重點關注的內容。三門峽市紀委監委聯合市教育局,建立“廚師試餐、領導陪餐、教師同餐、學生評餐、家長監餐”的“五餐”監管模式,持續深化“校園餐”問題整治,全力守護學生“舌尖上的安全”。市衛生健康委強化政治引領、培育醫德醫風,強力化解醫患糾紛122件、化解率100%,醫患關系顯著改善,患者滿意度持續提升,形成了醫患和諧、互信互敬的良好局面。
新就業群體既是基層治理的受益者,也是參與者。針對新就業群體“分布散如星、聚時急如蜂”的特點,義馬市整合城市公共空間資源,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開辟出38個“暖心驛站”,內設折疊式椅子、恒溫飲水機等設施,同時輻射帶動周邊商戶建立“暖新蜂巢”“暖新驛角”,為新就業群體提供貼心服務。同時,三門峽市充分發揮新就業群體流動性強、覆蓋面廣、深入社區的優勢,聘請200余名網約配送員擔任網格員、食品安全監督員、“城事觀察員”,通過“問題隨手拍、平臺即時傳、社區速響應”機制,有效將“治理流量”轉化為“治理力量”。
日前,一部由湖濱區退休老干部、戲曲愛好者集體編排的原創豫劇現代戲《社區書記》,在區內連續巡演5天。該劇針對老城區人口結構復雜、社區工作壓力大、居民參與度低的現狀,全景展現了基層黨組織書記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鮮活場面,生動詮釋了三門峽市正黨風、促政風、帶民風的良好風貌。
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如今,清新務實之風蔚然興起,基層善治格局已然形成,社會安定、人民幸福的三門峽,正以昂揚姿態,向著更加美好的未來闊步前進。(河南日報記者 王小萍 河南日報通訊員 鄧飛 陳建宇 陳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