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陽是一座老工業城市,職退比常年在1.5∶1左右,全市三甲醫院有5家,全部集中在市區,大量患者擁入市區就醫,加劇了患者看病就醫和醫保基金支出的矛盾。”11月20日,談起幾年前安陽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等難題,安陽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王霞說,“改革勢在必行。”
2019年,安陽市開始探索醫共體改革,整合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同年,安陽市被確定為國家DRG付費試點城市,醫保支付方式不再按項目逐項報銷,而是按病種“打包”支付。
“僅依靠DRG支付方式單項改革,易造成醫生一手拿聽診器、一手拿計算器現象,改革不是單純控費,而是要壓減不合理支出,這就需要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力。”王霞告訴記者。
安陽市委、市政府建立由市委書記、市長任雙組長的“三醫”協同發展和治理工作推進機制,衛生健康、醫保等部門形成責任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優化整合醫療服務體系,組建了2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和1個腫瘤專科醫聯體,通過建分院、派駐院長、專科托管等形式和11個縣域醫共體有效銜接,推動優質資源下沉。壓減公立醫院床位1300余張,開展大型醫療設備、醫用消毒用品、醫用防護品集中采購,實行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節約重復檢查費用5100余萬元,推動薪酬制度改革,醫療機構整體效能大幅提升。
“一攬子”舉措協同“出擊”,“醫療機構得發展、醫保基金可持續、人民群眾享實惠”的醫改目標逐步實現,安陽市群眾切身感受明顯。
藥價,下來了。家住安陽市安陽縣瓦店鄉的老李,因心血管狹窄需長期服用波立維。“這個藥在藥店一盒100多元。現在我從村衛生室拿藥,醫保報銷后一盒自付十幾元就可以了,很實惠。”老李告訴記者。
服務,上去了。2024年起,安陽市開展“兩病”患者健康干預行動,為“兩病”患者免費提供9種藥品。今年,安陽將20萬人的肺癌篩查、20萬人的上消化道癌篩查、2萬人的乳腺癌篩查納入市民生實事予以推進。
看病,方便了。安陽簽約全國一流醫院24個團隊開展“名院名醫伴飛計劃”,同時積極推動市域內優質資源下沉,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
改革成效如何?用數據說話。
全市公立醫院收支結構更趨合理,呈現醫療服務性收入、人員費用占比提升,藥品收入占比、檢查檢驗收入占比下降的“兩升兩降”趨勢。
醫保基金連年實現結余,2025年1—9月,醫保基金當期結余8.11億元,占基金總收入的13%。
群眾就醫負擔進一步減輕,目前全市參保職工、參保居民實際報銷比較2019年分別提高了6.6%、6.82%。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快建設健康中國,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這更加堅定了我們將‘三醫協同’改革持續向縱深推進的信心。”安陽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張金文說,“我們將在現有改革成果的基礎上探索更多創新舉措,讓群眾的‘看病賬本’越來越輕,健康的獲得感越來越強。”(河南日報記者 石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