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冬時節,走進鄭州工大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工大科技”)的實驗室,技術人員正對一批新型保溫材料——無機塑化微孔保溫板進行性能測試。就是這種看似普通的板材,蘊含著讓建筑節能增效和產業綠色低碳發展的科技密碼。
“我們的核心技術在于通過特殊工藝,打造出兼具高效保溫與極致安全的閉孔微孔結構材料。”工大科技首席專家鄭娟榮教授介紹,這種材料以無機膠凝材料為核心,加入適量的輕骨料與改性劑,通過濕磨超細制漿、氮氣物理發泡等創新工藝,實現保溫性能與安全性的完美平衡。
一方面,這種材料的導熱系數極低,意味著能有效阻隔室內外熱量傳遞,顯著降低建筑供暖與制冷能耗。更重要的是,材料本身達到A級防火性能,從根本上保障了建筑的使用安全。
另一方面,這一材料抗壓強度高、吸水率低、耐凍融耐高溫,90%以上的原材料均為無機材料,具有優異的耐候性,可與建筑物同壽命。
在“十四五”收官之年的關鍵節點,這家河南本土企業的創新實踐,成為觀察河南綠色發展的一個生動切口,更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的縮影。
綠色發展,循環利用是關鍵。這種新型保溫材料的另一大亮點,是以超過50%的固廢粉煤灰為主要原料,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
“我們每年消納大量工業固廢,既解決了環境壓力,又創造了經濟價值。”工大科技董事長趙振波表示,這種變廢為寶的模式,正是企業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的具體體現。
在鄭州市第三十一高級中學西教學樓改造項目中,這種材料的節能效果得到了實踐驗證。據測算,1942平方米的外墻應用該材料后,可實現年節電約4.9萬千瓦時,相當于減少碳排放39噸。這不僅顯著降低了建筑能耗,還提升了室內溫度的舒適性,為學校類公共機構提供了可復制的低碳樣板。
今年5月,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發布《公共機構綠色低碳技術(2024年)》,工大科技自主研發的無機塑化微孔保溫材料成功入選。
公共機構是全社會節能降碳的“先行者”和“示范者”。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在通知中強調,此次評選旨在推動公共機構綠色低碳轉型,各級機構要積極推廣入選技術,大力支持綠色技術創新。
“公共機構帶頭應用綠色技術,不僅可直接降低碳排放,更重要的是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全社會綠色消費。”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國際學術交流中心主任陳鵬說,我省正大力推進公共機構節能改造,未來將有更多建筑披上這樣的“綠色外衣”。
“十四五”以來,我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從產業結構調整到能源結構優化,從運輸結構改善到城鄉綠色轉型,中原大地正經歷一場深刻的綠色革命。
在工業領域,我省加快傳統產業綠色低碳改造,培育壯大綠色環保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建筑領域,大力發展綠色建筑,推廣裝配式建筑,推動建筑節能低碳發展;在能源領域,有序優化能源結構,發展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綠色正成為河南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我省還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在沿黃九省區率先開展黃河左右岸協同治理,接續實施南太行、秦嶺東段洛河流域國家重大山水工程,累計修復面積180萬畝,以高水平生態保護修復支撐高質量發展。
隨著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畫卷在中原大地徐徐鋪展開來,無數像工大科技這樣的企業,正以創新為筆,以實干為墨,描繪出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中原新圖景。
11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碳達峰碳中和的中國行動》白皮書。當下,我省正進一步完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培育壯大綠色低碳產業,推動重點行業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努力讓綠色成為“奮進的河南”最動人的色彩。(河南日報記者 譚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