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食品名城品牌館。 白喜龍 攝

第二十二屆中國(漯河)食品博覽會主會場。 楊光 攝

一條鏈做好農食融合大文章——收割機在高標準農田馳騁,收獲的玉米一部分變成食品原料,一部分送往車間做成零食。
一個展會鑄就高質量發展新輝煌——一年一度的中國(漯河)食品博覽會,發展成為“產業風向標、食品品牌展、創新成果匯、美食體驗游、文旅消費季”的特色會展品牌。
作為首家中國食品名城,漯河坐擁7000多家食品企業,食品產業總規模超2500億元。當前,漯河正以世界眼光、中國經典、河南名品的更高標準,堅持食品工業、食品文化、食品品牌、美食名城“四篇文章”一起做,推動糧食、食品、美食“三食”貫通,爭當踐行大食物觀的領跑者。漯河接續謀劃實施創新引領型產業項目,推動“老樹發新芽”“新苗成大樹”,加快構建以新質生產力為先導、以食品產業為主導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1.從田間到車間的價值躍遷
“加入小麥產業化聯合體后,2000多畝麥子一斤能多賣一毛多,每年光這一項就增收20多萬元。”郾城區種糧大戶趙哲峰的賬本里,藏著漯河食品產業的增值密碼。
作為黃淮海“大糧倉”核心區,漯河糧食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410萬畝以上,優質小麥占比達54%,總產量連續5年保持180萬噸高位。
如何讓“糧袋子”變成“錢袋子”?漯河找到了一條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子——“三鏈同構、農食融合”。
“從田間到餐桌、從農民到企業”完整的利益聯結機制在漯河已落地,建成7個小麥產業化聯合體,聯合80多家專業合作社、50多家食品企業,優質專用小麥簽約訂單面積120多萬畝,實現標準化種植。
對農戶而言,畝均增收超100元;對企業來說,穩定的原料供應解決了品質波動難題。在南街村面粉廠,職工張曉瑩指著剛入庫的小麥說,“這些分類儲存的麥子能磨出120多種面粉,精準匹配不同食品的生產需求。”
“小麥加工成面粉,再精深加工成休閑食品,一粒小麥的價值能提升數十倍。”漯河晉江福源食品的行政經理王海波給記者算了筆賬。
而作為全球最大的豬肉加工企業,雙匯集團帶動形成了年屠宰生豬2500萬頭的全產業鏈,從規模化養殖到精細分割,再到冷鏈配送,每一個環節都蘊含著價值增長點。
如今,漯河已形成肉類加工、休閑食品等六大產業集群,18大類50多個系列上千個品種的食品從這里走向全國,其中麻辣面制品產量穩居全國第一。
2.從本土到全球市場的高度鏈接
企業扎堆,是漯河食品產業的鮮明特征——
在臨潁縣產業集聚區,60多家食品企業集聚于此,物流、包裝、檢測、營銷等配套企業隨之入駐,形成了“企業出題、配套解題”的產業生態。
“2003年選擇落戶漯河,既看中了這里的原料優勢,又看中了完整的產業鏈,原材料采購和產品發貨不出園區都能解決。”河南豪峰食品行政經理查繼紅對此深有體會。
食品出海,是漯河鏈接全球的特色品牌——
去年以來,漯見食品、河河匯食品等16家中小食品企業的果凍、薯片、甜玉米罐頭等產品實現首次出口。
漯河市商務部門重點對接淘寶、京東、抖音、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幫助漯河中小企業無障礙入駐平臺;將電商嵌進食品產業鏈中,引導動員企業從組建電商團隊、打造線上產品、建立網絡銷售渠道等入手,推動漯河市食品企業“上線觸網”。
電商的崛起更讓“漯河味道”觸達千家萬戶,當地培育了一批食品電商企業,通過直播帶貨、社群營銷等新模式,讓辣條、面包等產品成為“網紅爆款”。
源匯區組織頭部電商企業依托抖音、小紅書等平臺開展直播活動。主播“聽風的蠶”通過“食品+文旅”跨界聯動,推動河上街景區預約量提升20%,單場直播銷售額突破640萬元。
第二十二屆食博會,6.5萬平方米展覽面積設置了10個專業展區,來自12個國家和全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268家企業參展,26932家專業采購商到會采購,規模為歷屆之最。
漯河的“良田沃土”吸引了全球資本的目光。美國嘉吉、可口可樂、泰國正大等21家世界500強企業,32家中國500強企業,75家行業龍頭企業相繼落戶漯河。
3.從實驗室到企業的科技轉化
“以前新產品山藥雪花片總存在薄厚不均的問題,在中原食品實驗室的幫助下,兩三個月問題就解決了,現在成了爆款產品。”河南大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麗軍說。
這是漯河食品產業以科技謀發展的一個縮影。
從技術突破到標準引領,科技創新正讓漯河食品從量的積累轉向質的飛躍。
從實驗室到企業車間科技轉化的事例不勝枚舉:漯河恒達食品聯合中原食品實驗室專家,將面包中的蔗糖轉化為益生元,既降低含糖量又增加膳食纖維,實現了口感與健康的平衡;漯河聯泰食品借助市食品產業公共研發平臺,改良魚酥條生產工藝,該項目一年新增收入4000萬元;漯河豫鼎源食品與中原食品實驗室合作研發,將土豆粉保質期從3個月延長至6個月以上,產品已出口韓國、加拿大等國家,在加拿大超市一袋300多克的土豆粉能賣到8美元……
近年來,漯河率先在全省發布多個食品團體標準,為行業發展樹立“風向標”。河南羊羊羊食品作為自熱食品領域頭部企業,聯合發布《自熱方便食品》《食品用發熱包》等團體標準,推動行業規范化發展。
4.從產業生態到城市名片的升華
在中譽寵物食品(漯河)有限公司的產品展廳,包裝精美的寵物食品琳瑯滿目。在生產車間,工人們忙著將一袋袋寵物食品分類裝箱。
“公司主要生產寵物主糧產品,包含膨化主糧、烘焙主糧、肉粉、凍干食品等。”中譽寵物食品(漯河)有限公司行政助理專員閆宇告訴記者。
依托食品產業優勢,召陵區將目光瞄準千億級寵物消費市場,堅持項目謀劃招引、專業園區建設同步推進,集約打造總規劃面積573畝的寵物經濟專業園,吸引了一大批寵物食品生產企業,實現寵物產業從“0”到“1”快速集聚。經過3年多發展,召陵區已成為河南最大的寵物經濟集聚基地。
在河南豪峰食品的電商分撥中心,每天十幾萬單訂單從這里發往全國各地,高峰期單日訂單量突破60萬單。
如今的漯河食品產業,形成了涵蓋生產、研發、檢測、包裝、物流、電商、會展的完整產業生態。
依托京廣鐵路穿城而過的交通優勢,漯河建成了完善的冷鏈物流體系,雙匯冷鮮肉24小時內送達全國主要城市。
連續舉辦二十二屆的中國(漯河)食品博覽會,不僅展示了漯河食品產業實力,更促成了技術合作、產品交易和項目簽約,讓“中國食品名城”的名片更加亮麗。
從一粒小麥的“七十二變”,到一個產業的集群發展,漯河走出了一條糧食連年增產、農民穩定增收、企業持續增效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為漯河這座城市烙上了深深的中國食品名城印記。
一根雙匯火腿腸,一包衛龍辣條,一碗南街村方便面,讓你品嘗到的不僅是美味,更是一座城市用近40年時間書寫的“食”代傳奇。在通往“世界餐桌”的道路上,漯河正以更開放的姿態、更具活力的創新生態,續寫著新的產業輝煌。(河南日報記者 馬國華 河南日報通訊員 張曉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