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中全會把民望,惠民舉措一樁樁,社保體系織得廣,養老醫保覆蓋全城鄉,就業優先政策強,崗位多多送身旁……”11月21日,太康道情劇團的演員們來到該縣轉樓鎮耿樓村,開展送戲下鄉活動。在大戲開始前,演員們帶來的道情表演唱節目《說說咱的心里話》,贏得觀眾陣陣掌聲。
太康道情唱腔清悠委婉,表演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深受群眾喜愛。“寧叫面發酸,也要看看太康道情班”“寧愿少鋤二畝地,也要聽聽道情戲”……從當地廣為流傳的順口溜中,可以看出太康人對道情戲的深厚情感。
如何讓黨的創新理論更好“飛入尋常百姓家”?太康縣委宣傳部圍繞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依托太康道情戲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組織太康道情劇團精心編排《說說咱的心里話》節目,巧妙地把四中全會的重大部署、重要成果融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唱詞里,通過“戲前一刻鐘”微宣講,把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送到百姓家門口,唱進群眾心窩里。
“我們幾個老伙計一大早就騎著電動車,跑了幾十里路來這里,就為占個好位置。”71歲的劉志勝說,“沒想到大戲開始前還有這么精彩的節目,聽后咱也知道四中全會叫干啥了,怎么把地種好,怎么把村里環境搞好,都是咱身邊的事,這樣的宣傳形式真不錯!”
老人們聽得入迷,年輕人也聽得開心。20歲出頭的張婷婷是耿樓村村民,她陪著奶奶一起來看戲。張婷婷說:“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這將讓我們年輕人有更多就業機會,說到了我們心坎上。”
“理論宣傳要讓群眾聽得懂、記得牢,我們因地制宜打造‘戲前一刻鐘’微宣講品牌,深入基層進行巡演,就是要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宣講工作走深走實。”太康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縣文明辦主任張峰說,“戲前一刻鐘”微宣講把“固定講臺”轉化為“流動舞臺”,讓黨的創新理論走進群眾、暖在心里,實現理論傳播潤物細無聲。(河南日報記者 馬濤 河南日報通訊員 許亞洲 張洪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