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澧河風光。 白喜龍 攝
骨笛聲遠,沙澧交匯。
漯河,這座因水而興、因文而雅、因食而名的城市正迸發出強勁活力。
2021年至2024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連續四年保持全省前兩位,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與評價連續四年居全省前三位。今年前三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0%、居全省第一位。
以恒心致恒進,一張藍圖繪到底。連續舉辦二十余屆的中國(漯河)食品博覽會,見證了漯河食品產業總規模站上2500億元新臺階的高質量發展,見證了漯河市委、市政府“發展壯大食品產業”的戰略定力。
如今,漯河擁有7000余家食品企業,現代食品集群入選河南省十大先進制造業集群,正向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邁進,“食品名城”這張名片,熠熠生輝。
漯河,這座首家中國食品名城,還有光彩奪目的很多面。
質效齊升,高質量發展走在前——
奮進沙澧,步履堅定。爭當踐行大食物觀的領跑者,食品工業、食品文化、食品品牌、美食名城“四篇文章”一起做,推動糧食、食品、美食“三食”貫通。21家世界500強企業、32家中國500強企業、75家行業百強企業在漯河集聚發展。
中原食品實驗室成為全省萬億級食品產業的“最強大腦”;中國食品名城品牌館打造名優食品新范式,成為感受“世界眼光、中國經典、河南名品”的打卡地;麻辣面制品、肉制品、冷鮮肉單品產量穩居全國榜首;中大恒源獲得D-阿洛酮糖-3-差向異構酶生產許可證和D-阿洛酮糖生產許可證,撬動千億級代糖市場;微康生物建成亞洲最大的益生菌菌種生產線,實現國產替代。
現代食品、新材料、先進制造、現代服務業“四大產業”全面起勢,河南食品科創園、食品國際合作產業園、漯河港、氟硅新材料集群、銅基新材料集群“五大支撐”挺起高質量發展脊梁。
投資300億元的金海氟硅新材料一期12個項目主體完工,鹽津鋪子新建項目成為公司北方超大型生產基地,衛龍一次性投產8條魔芋生產線,投資50億元的中譽項目打造高端寵物食品工廠。
共治共享,高效能治理建模式——
奮進沙澧,破冰前行。探索建立“六情直通、四級響應”治理模式,劃定近萬個農村、社區、專屬網格,推動24個部門人員、資源、服務下沉,推動矛盾糾紛、風險隱患源頭預防、基層化解。
大數據和“大腳板”結合辦理群眾“大事小情”,搭建貫通市縣鄉村的高效能治理平臺,推廣日研判交辦、周會商解難、月階段評價的“1+1+1”馬上辦、有效解、事后評機制。
深化“黨建+網格+大數據”模式,抓實“五基四化”、十六個專項攻堅行動,推動黨建引領基層高效能治理工作螺旋式上升。
先行先試,擴大高水平開放求突破——
奮進沙澧,敢為人先。揚優勢、補短板,實施食品產業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十項率先行動。今年前三季度,外貿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液壓膠管、寵物食品出口值均居全省首位。
擁有冷鏈物流企業480余家,占全省半數以上;中國冷鏈物流百強企業累計上榜11家,上榜數量居全省首位;獲評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國家郵政快遞樞紐承載城市、河南省樞紐經濟先行區、省級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擁有1家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
人民至上,創造高品質生活樹標桿——
奮進沙澧,以人為本。做實城市“里子工程”,平漯周高鐵、周漯平高速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按時序進度推進,37個城市防汛排澇應急復盤提升項目建成發揮作用,水韻沙澧綜合提升工程讓全市人民都喝上了南水北調水。
高水平醫院、高水平高中、市養老產業園等七大民生項目和“小而美”惠民工程齊頭并進,五級養老服務格局初步形成,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走在全省前列,醫療服務智慧化、數字化、便捷化、舒適化水平不斷提升。
突出特色,提升文旅產業煥新彩——
奮進沙澧,流光溢彩。以千機飛“只有漯河”展演為龍頭,以食品美食為特色,突出現代化漯河“三城”建設成就和“四大本土文化”創造性轉化,突出“水、綠、景、文”生態文化底色。
持續推進七大文旅提升項目,推動“五館一基地”與沙澧河風景區、河上街景區等互動賦能。打造“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文旅體活動矩陣,串聯演藝、賽事、場景等文旅資源,塑造不間斷、高品質的四季文旅盛宴。
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面向未來,漯河將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與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以“1+2+4+N”目標任務體系為統領,推進新時代漯河“二次創業”,為奮力譜寫中原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貢獻漯河力量。(河南日報記者 馬國華 策劃:河南日報社編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