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小臥室爆改成“博物館” 鄭州14歲少年成“小館長”
他從小到大都是“文博迷”,最愛逛博物館,常用零花錢擴充自己的收藏

謝昭雨橦介紹收藏的刻辭卜骨殘片
“我的‘鎮館之寶’之一,是一個商王武丁時期的刻辭卜骨殘片,據我推斷上面的甲骨文應該是不要的‘不’字。”隨手拿起臥室里的一件文物,謝昭雨橦總能將它的朝代、來歷娓娓道來。
幾年前,他將自己的臥室打造成“雨堂博物館”。如今十幾平方米的小屋,空閑的只有一張床,其他各處都擺滿他攢零花錢購買的書籍、文物,14歲的他成了“小館長”。“床只能容納我的肉體,剩下東西用來容納我的精神。”
珍貴的“臥室博物館”
鄭州14歲少年把臥室“爆改”成博物館
謝昭雨橦的臥室門口,是自己寫的楹聯,門上方五個紅色大字——雨堂博物館。
提起博物館名字的由來,他告訴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雨”取自他的名字,而“堂”字,則是在參加“2024中國詩詞大會”時,謝昭雨橦發現現場很多朋友和他一樣熱愛研究甲骨文,那時他立志成為像“甲骨四堂”一樣的人,就給自己的“博物館”取了一個堂號。
臥室內,貼墻有兩個大書架,最上層放置著陶器、瓷器,下層放有包裝好的古錢幣、甲骨碎片等,末層幾個盒子里,裝滿了瓦片、陶片,其中不少已是殘片,可以窺見歲月的痕跡。文物雖多,但擺放有序,他說:“我會按照它們采集的地點、所處的時代進行劃分。”
更多的時候,謝昭雨橦則是存下零花錢,擴充自己的收藏。“‘鎮館之寶’是一枚春秋戰國時期燕國的貨幣,方足布‘襄坪’。這是我收藏的第一枚先秦貨幣,所以比較珍貴。”
淘來的舊書,他會打開聞聞墨香;偶爾收得的文玩,他會包裝好在屋內陳列,談起文物眉宇間全是熱愛。也有不懂行的人笑問他,撿這些“破爛”干什么?謝昭雨橦說,一磚一瓦皆承載著說不完的故事。
富足的精神世界
襪子破洞卻攢錢買書
從小到大,謝昭雨橦都是“文博迷”。作為小講解員,他從來不用背詞,文物背后的歷史故事總能脫口而出。2023年元旦假期,他帶領小伙伴一起,向游客講述歷史文物的變遷,腔調十足,滔滔不絕,這一幕被游客記錄下來并發布到短視頻平臺后,受到眾多網友點贊。
如何與文物結緣?謝昭雨橦回憶,六歲時,媽媽曾帶他去鄭州博物館,也就是如今的南水北調博物館,從此以后便愛上了文物,也愛上了歷史。課余時間,謝昭雨橦最愛逛博物館,作為河南商丘人,他對中原歷史文化尤其感興趣,最喜歡研究甲骨文。
臥室博物館突然爆火,不少網友叫謝昭雨橦“小孩哥”。他卻坦言,突然的走紅對自己沒什么影響,粉絲量漲上去心態上當然會有變化,但他更開心于多了很多朋友聆聽自己講故事。
視頻爆火之后,有網友說謝昭雨橦談吐像“老教授”,認為他失去了童真。對此,謝昭雨橦說:“不能因為一個愛好來評價這個人有沒有童真,我會堅守自己的熱愛。”謝昭雨橦的媽媽告訴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他的日常生活極為節儉,襪子總是穿到破才換,卻用攢下的錢買書,能在屋里和書籍待很久。
十幾平方米的臥室里,擺滿了謝昭雨橦的文物、書籍,屋內唯一空閑的地方就是供他休息的床。在他看來,“床只能容納肉體,書籍則容納精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謝昭雨橦說,他將精神世界富足視若珍寶,也希望一生保持求知。(頂端新聞·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楊曉妍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