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烈士陵園祭拜的李秀河等人
在河南省新鄉市輝縣冀屯鎮的西北流村,93歲的李清賢等了將近80年,終于等來了哥哥李清富的消息。
1946年,24歲的李清富肩負著家人的囑托,毅然穿上軍裝走向遠方,從此音信全無。尋找哥哥,便成了李清賢的執念。
2025年11月,那個犧牲在淮海戰役中的青年,終于被找到了。
囑咐
“一定要把大伯帶回家”
1922年,李清富出生于河南省新鄉市輝縣冀屯鎮西北流村。10年后,弟弟李清賢出生。
1942年,河南遭遇罕見大饑荒。為求活路,父親帶著兄妹三人前往山西。在途中,解放軍為百姓送來糧草,醫治疾病,掃除匪患,成為黑暗中的一束光。
父親深受觸動,1946年將長子李清富送到解放軍隊伍中。自此,這個年輕的河南子弟身著戎裝,遠赴沙場,卻再也沒了音訊,也未留下一兒半女。
據李清賢的兒子李秀河回憶,父親一生都在尋找哥哥李清富的下落。1957年,輝縣市一位同志專程來到西北流村,打聽李姓士兵的家人,想要告知其犧牲的消息。可惜的是,被問詢的村民并不了解李清富的事情,只是告知“找錯地方了”。這個失誤,讓李清富的安葬之地成了謎。
“自我們出生后,做了一輩子農民的父親就勸我們兄弟幾個去當兵。”李秀河說,“他總是囑咐我們往遠了走,一定要把大伯帶回家。”后來,弟弟李秀順真的去參軍了。
團圓
近80年的等待有了回音
2025年11月7日,在安徽省淮海戰役雙堆集烈士陵園的委托下,“寶貝回家”志愿者、河南安陽的“半杯清茶”通過社交媒體發布了烈士李清富的尋親信息。
經過多方聯絡,他們終于聯系到了李秀順,并確認李清富生前所屬部隊為中原野戰軍第四縱隊,在淮海戰役中英勇犧牲。
消息傳來,93歲的李清賢默默流下眼淚,整夜未眠。近80年的等待,終于在這一刻有了回音。
11月13日,李秀河組織家人凌晨出發,驅車趕往安徽省淮北市淮海戰役雙堆集烈士陵園。
因年事已高,李清賢未能同行,他特意寫下自己的名字,委托孩子們將這張紙帶到哥哥墓前。家人還帶去了家鄉的井水、泥土和家鄉產的百泉春壽酒,灑在烈士墓旁,希望遠離家鄉的英雄得以魂歸故里。
“半杯清茶”告訴記者,這座烈士陵園安葬著上千位烈士,每一位烈士的“歸家”,都承載著一個家庭的夙愿,也牽動著無數人的心。
“我們帶回了陵園的一抔土,計劃在家鄉為大伯立一座紀念碑。”李秀河說,“他們的犧牲為后代換來了太平盛世。我為我的家人感到驕傲,也會把這個故事一代代講下去,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蘇梓晴/文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