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得道毛肚創始人蔡敢
牛得道旗下的毛肚產品
與其在既有賽道追逐,不如重新定義賽道;與其做更好的選擇,不如成為唯一的選擇。
蔡敢用17年時間在毛肚領域開創出十多億元市場的故事,驗證了這句話:與其在紅海中盲目擴張,不如將全部資源集中于一點,用“針尖戰略”穿透市場,成為某一品類絕對冠軍。畢竟,真正的品類王者,從不參與戰爭,他們創造新大陸。
戰略定位
“針尖戰略”突破紅海市場
“在一個人人需要但痛點明顯的品類里,機會最大。”80后創業者、牛得道毛肚創始人蔡敢說道。17年前,他敏銳抓住了毛肚行業的諸多痛點,成為毛肚細分行業領軍者。彼時的毛肚市場正處在混沌期:鮮毛肚存在保鮮期短、儲存難、運輸成本高等難題;添加劑超標等食品安全問題高發。“全國火鍋店都缺好毛肚,但沒人能解決‘運得遠、存得久、品質穩’難題。”蔡敢回憶道。
生鮮食材的品類突圍,技術突破是第一道關卡。蔡敢組建研發團隊,每年拿出大額資金用于研發,通過零下40℃超低溫速凍工藝,將毛肚的冷凍儲存期延長至1年,解決了傳統毛肚“久煮發柴”的行業痛點。更關鍵的是,他將每片毛肚的厚度、口感、安全指標量化。
信息過載的消費市場,用戶心中儲存的是品類清單,品類開創者往往能搶占品類認知紅利,品牌的終極目標不是成為“更好的選擇”,而是成為“某一品類的代名詞”。
牛得道就是這樣的品類開創者。這是蔡敢17年創業經歷熬出來的真經:“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最大的戰略就是‘搶第一’,成為某一品類或者區域的領軍者!采用聚焦原則,選定賽道后就要將自身的資源絕對集中,用‘針尖戰略’突破紅海市場!”
戰略公式
高頻剛需+痛點明顯+技術可改造
如何選定冠軍品類?蔡敢給出了自己行業領軍者的戰略公式——高頻剛需+痛點明顯+技術可改造。
中國火鍋消費者喜愛的火鍋單品調查中顯示:2022年,排名第一的是毛肚,第二是蝦滑;2024年牛肉丸排名第一,毛肚排名第二。四川省火鍋協會報道,2024年,毛肚帶動的細分市場規模突破百億元。
雖然潛能巨大,但毛肚行業存在“有品類、無品牌”、品質不穩定、保鮮期短、食品安全隱患大等痛點。“當時市面上絕大多數都是散裝的毛肚,存在有毒有害添加劑的問題,更沒有形成強有力的品牌。這就讓我有了一個念頭,要把毛肚這個行業做到品牌化和規范化。”蔡敢向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回憶。
發現痛點之后,能否通過技術撕開市場缺口、提供更優方案,是構建長期競爭壁壘的關鍵。持續不斷的技術研發和投入是蔡敢的最大底氣,他重金打造智能化的標準生產體系,依靠幾百項工藝參數的精準控制,將毛肚這個非標品做成了標準品。
這個戰略公式,不僅是一個篩選賽道的工具,更是一套指導企業從發現市場到重塑產業的完整方法論。如果能在龐大的產業細分賽道里,精準定位因技術滯后產生的“產業褶皺”,再通過技術創新來熨平,便能將痛點轉化為企業核心壁壘。
品類冠軍
“五力”構筑品類冠軍
如何打造品類冠軍?蔡敢總結的方法論是:產品力、獲客力、交付力、口碑力和收益力。
產品力就是給產品裝上“科技芯”。牛得道用生產智能化、痛點技術化、數字標準化這三個維度構建了行業壁壘。
獲客力的關鍵是要把品牌釘進用戶心中。蔡敢說,自始至終聚焦唯一賽道,從單一業務點或某個城市切入,從點到面全面深耕拓展新版圖。
交付力上,供應鏈是生命線。生鮮產品的競爭,最終是供應鏈的競爭,牛得道通過“上游綁定多個大型屠宰場、中游運營管控、下游分級營銷”的模式,構建了高效供應鏈網絡。
口碑力,則以品質與情懷為基,將品牌從單一的符號轉變為價值觀的傳遞,賦予品牌生命力,并且要將“品牌=品類”作為核心理念進行品牌宣傳。
收益力,則是要精準洞察多元場景需求,通過定制化讓產品適配每個場景。核心邏輯是通過對場景的擴展,打破品類邊界,為企業創造增量需求。
“通過解決客戶痛點,打破技術壁壘,將產品從‘農產品’轉化為‘工業品’;堅持聚焦原則,用‘針尖戰略’突破紅海市場,提升獲客力;加強供應鏈控制,使用成本與品質的平衡術,提升交付力;搶占品牌先機,從‘品類代表’到‘品類代名詞’,提升口碑力;再進行場景滲透,實現從‘單一場景’到‘全消費周期’的覆蓋,提升收益力,從而成為品類或區域冠軍。”蔡敢總結說。
“小象”名片:牛得道毛肚
所屬賽道:毛肚行業
“小象”實力:毛肚行業領軍者,極速鎖鮮技術讓毛肚可儲存一年、久煮不柴
“象舞”之道:消費場景從火鍋延伸到中餐、小吃、食品,從百億市場邁向千億賽道
(統籌:張琳娟 李興佳 執行: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李興佳/文 受訪者供圖)